•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浦发路中段国检大厦工业三区6幢
  • 服务电话0871-64148058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解读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发布时间:2022-03-28       阅读次数:

完善质量政策和技术体系

以大质量保障大市场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对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作出了系统性部署。《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宏观质量政策体系”“建设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为打造更具质量竞争优势的超大规模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行动方向。贯彻落实《规划》,需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规划》关于质量的内容。

一、健全质量政策体系,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当前,我国质量政策在系统性方面尚存在不足,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规划》强调要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和全面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系统规划和有效落实“质量强国建设重点任务”。同时,《规划》提出,要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中央质量督察工作机制”,优化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健全“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推动质量政策有效落实。实施经验表明,政府通过设立政府质量奖,有助于为全社会全行业树立质量标杆。因此,《规划》提出,“完善质量激励政策,开展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宣传推广机制,引导各行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为鼓励企业促进质量提升,资金、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尤为重要。《规划》提出的完善“质量提升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开展“全国质量月”等措施,符合质量工作规律,有助于优化质量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

二、夯实质量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改善

完善有效的质量基础设施,能够有力改善市场环境,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规划》提出要建设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从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整体部署。

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我国计量能力和测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是高铁、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研发和生产的有力保障。《规划》从技术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改善两个方面提出推进计量能力和测量水平提升,即“加强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的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紧跟国际量子计量变革趋势,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对计量技术机构发展实施引导,营造公平、开放、竞争的创新环境。

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规划》提出,“加快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四个转变”,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必须始终坚持。

提高质量认证服务能力。认证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为全面提升质量认证服务能力,《规划》着眼于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认证品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质量认证制度建设,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和新型服务认证,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提升认证行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加大认可和检验检测改革创新力度。检验检测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优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布局,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约化发展;研发一批重要检验检测技术和规定,提升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为完善认可制度,《规划》提出加强认可机构管理,推进认可结果国际互认。

运用质量基础设施改善市场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在保障民生、维护安全、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围绕统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优化市场运行价值和信任传递机制,提出要推进民生计量建设,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规范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秩序。

三、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关系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规划》认真落实《纲要》要求,对“质量提升”进行了全面部署。针对国内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规划》立足于实施“优质制造工程”,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通过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双向互动机制”等,帮助企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在服务业方面,《规划》提出“推动服务业企业公布实施服务质量承诺和执行标准”,通过“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和结果通报”“从业人员失信惩戒”等制度保证,全面提高服务业品质。为适应“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的趋势,《规划》提出政府应强化该领域的合同行政监管,建立“商品+服务”的质量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以引导相关行业经营者自觉树立质量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李彦夫 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执行副院长